
在“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化下,如何设计科学、有效且富有吸引力的作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太原市迎泽区滨河小学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探索与实践,特别是在一、二、三年级学生的期末作业设计与评价方面,展现出诸多创新与亮点。教师们力求通过特色作业激发学生潜能,通过常规作业夯实学科基础,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特色作业多姿多彩,激发学习内生动力
作业不仅是知识的巩固,更是能力培养和兴趣激发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在低年级特色作业的设计上,力求打破传统框架,融入更多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元素。
展开剩余84%跨学科融合,创意无限
学校鼓励教师打破学科壁垒,设计跨学科的特色作业。例如,在语文学习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和创意写作集,让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富有挑战的任务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数学作业则不再局限于枯燥的计算,而是充满了趣味谜题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与价值。三年级的英语特色作业中,学生们制作的英语绘本生动有趣,主题小报则彰显了他们对语言的灵活运用。科学学科的特色作业同样精彩,学生们提交的科学观察日记记录了植物生长、动物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环保科技小发明,则体现了他们对环保理念的践行和科技创新的初步尝试。美术学科的作业形式更是多样,绘画、手工、设计等,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和想象力。
深植本土文化,“晋风”作业育情怀
滨河小学地处文化底蕴深厚的汾水之滨,学校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将“晋风文化”巧妙融入特色作业设计中。学校开设了“非遗剪纸进校园”校本课程,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介绍山西风景名胜的“晋山晋水”、展现山西珍馐美食的“晋膳晋美”、介绍山西民俗艺术的“晋风晋韵”等六大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内容也延伸到了特色作业中。
关注综合素养,低年级“乐考”新体验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滨河小学积极探索期末评价方式的改革。借鉴太原市迎泽区教研科研中心推广的低年级无纸笔测评理念,学校可能采用更为生动、活泼的“乐考”形式。例如,将测评融入游戏化、情景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如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我是家务劳动小能手”等主题活动。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其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综合素养表现,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期总结。
常规作业常抓不懈,筑牢知识技能基石
在鼓励作业创新的同时,滨河小学同样高度重视常规作业的落实,将其视为巩固课堂所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夯实学科基础的重要保障。
规范管理,细致入微
学校对各年级、各学科的常规作业都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在近期的常规作业检查活动中,就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道德与法治六个学科的作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涵盖班级作业数量是否适宜、作业批改是否规范、学生作业质量如何、书写是否工整、错题是否得到及时纠正等多个方面。这种精细化的管理确保了常规作业的有效性。
质量为先,减负增效
在“双减”背景下,滨河小学强调常规作业要“减量不减质”。教师们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并对作业进行细致指导。例如,语文学科作业本干净整洁、书写规范;数学课堂作业教师做到全批全改,批阅及时规范,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鼓励性评价;英语老师则布置多样化的基础性作业,并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和二次批改。这些举措旨在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而非陷入机械重复的题海。
教学相长,作业检查与教研互促共进
滨河小学将作业检查视为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的“期末互查”更多体现在教师团队层面的集体研讨和质量把控上。
系统性检查
学期末,学校会组织各科任老师对各年级的作业进行全面检查。这种检查不仅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更深入分析作业设计、批改反馈等环节的得失。例如,在一次常规作业检查后,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对作业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肯定教师们日常批阅作业的认真态度。
全面反馈
作业检查的结果会及时反馈给教师,并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议题。教师们会围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索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批改效率、增强辅导针对性的策略。学校也定期组织期末工作总结会。
太原市迎泽区滨河小学在低段期末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面的探索,充分体现了“双减”政策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活力与智慧。通过将特色作业与常规作业有机结合,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互补充,学校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了综合素养。
来源:迎泽区滨河小学
供稿:赵亦珂
编辑:伍 岩
审核:智 慧
发布于:山西省盛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