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都知道的故事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也常用来比喻遇贤才的机缘。但到底是谁牵引周文王去访贤呢?故事就从这里说起。
周文王历尽艰难,逃离纣王的阴影,回到西岐,抱着灭商兴周的宏愿,日夜劳心经营。可国势尚弱,人才更 scarce,自己手下却缺乏能尽大任的将才,令他焦虑不已。于是,他在渭水河畔散步,名义上只是在放松心情,实则心里逼近崩溃的边缘,想着若再遇到贤才,或许就能改写局势。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人从对岸走来。此人相貌丑陋,眼神猛烈,气息却极其坚定。文王热切求才,随口问道:“请问阁下,附近可有德才兼备的人士?”年轻人一听,竟主动与他聊起话来。得知周文王立志要灭商兴周、救民于水火,年轻人眼中立刻闪出灵光,告诉文王:沿着河边往前走,那里有一个直钩钓鱼的老人,正是贤德之人,能帮助他成就大业。
展开剩余72%文王大喜,恳请这位年轻人同行一同前往拜访姜子牙。年轻人被文王的诚意打动,便陪同前去。文王上前恭敬请教,亲自把姜子牙扶上战车,又亲自拉车前行了八百步,以示敬意与诚心。此举使文王深感人君之遇,心中更笃定需要将姜子牙请进来共同成就大业。
没多久,文王对这位年轻人再一次表达诚意,想请他也出谋划策。年轻人这时才把自己的身世与姓名公开,文王吃惊之余又欣喜若狂:竟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得到两位贤才,真是万幸之事。
那么,这位年轻人到底是谁?原来他并非普通人,而是龙的二儿子,名叫睚眦。睚眦因长相丑陋、气貌凶恶,被父亲龙王厌弃,在群龙中也备受排挤。睚眦生性骄傲、倔强,正处于叛逆期,曾留下一张纸条写着“我一定要活出个样子给你们看”,遂离家出走。后来他漂泊江湖,虽为龙族后裔,却保留着半仙之体,便化作一名年轻男子,四处游历。
睚眦以自己的经历看清了人心,也让他看到了周文王的伟大理想。他指点周文王去拜访姜子牙,同时也在战场上辅佐文王,成为一名重要的军事智将。到了武王伐纣的关键时刻,睚眦冲在前线,身先士卒,带兵冲锋,战功赫赫,得到了众将士的一致好评。
经过血战,周武王和姜子牙带领诸将攻占朝歌,推翻商 dynasty,建立周朝。为庆功论功,众人开始分封赏赐。轮到睚眦受封时,卻忽然不见了,四处搜寻也未果,只留下一张纸条:西风起兮白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为?五凤鸣兮真主现,功成身退把家归。原来睚眦已悄然离去,留下的只是伟大的战功与一段不求名利的隐逸风骨。
文王与姜子牙为失去这位“虎将”而叹息,却也深知睚眦之所以成为传奇,是因为他不逐名逐利、愿以身退。于是,众人商议,决定把睚眦的面貌刻在刀剑的吞口之处,以此纪念他平定乱世的功绩,也希望以他的勇猛与果决,回应兵器在战场上的威慑力。
后来人们常说,睚眦虽丑,却有一颗善良而坚韧的心;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英雄并非以貌取人,而是以气度与气节,写下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
发布于:天津市盛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